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4月24日讯 (记者 陈彬 通讯员 王婵)2021年4月24日,由科技部、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第十九届中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4月24日讯 (记者 陈彬 通讯员 王婵)2021年4月24日,由科技部、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吉姆·麦克唐纳爵士以视频方式致辞。

王志刚指出,实现脱碳减排、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碳达峰碳中和将引发以去碳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催生基础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推动孕育一系列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国际科技界和全球科学家提供广阔的合作创新空间。围绕实现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郑重承诺以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中国科技部正在加快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技术路线图,全面推进研发攻关、平台建设、成果示范和国际科技合作。

王志刚表示,中英两国在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存在广泛共识,双方在此领域开展合作大有可为。科技部赞赏英方提出的中英双方围绕脱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务实科技合作的建议,愿意共同分享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规划、政策工具、行动举措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低碳减排目标树立一个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希望中英双方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共同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开展一批联合研究项目,以双方的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吉姆·麦克唐纳爵士认为中英两国在能源、脱碳研究与创新方面的合作历史悠久且富有成效,希望能够建立一种与当今中英两国政府碳中和、净零排放长远目标相匹配的工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他提出,工程学不仅仅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实施机制,还提供不同的系统管理方法来帮助决策者应对复杂的长期变化。皇家工程院已在积极支持英国政府将工程系统思维作为重要工具,管理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过程中发生的多重转型。未来英方将与中国科技部、中国工程院、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工商界等一道,在两国包括氢能、电网技术和建筑环境在内具有优势的新兴技术领域,开展一系列后续合作,开发新的知识共享机制,促进系统思维为两国的脱碳目标服务,为两国成为全球脱碳行动和全民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先驱提供支持。

李晓红院长表示,工程科技在脱碳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工程院将秉承两国科技合作良好传统,与英方在脱碳领域积极交流,通过举办研讨会、开展联合研究等形式,与英方在脱碳的战略路径和政策建议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更科学客观地为两国政府实现脱碳目标建言献策,将中英脱碳领域合作打造成为共同应对气候挑战的成功范例,以中英脱碳合作为契机,促进各国工程界携手应对气候挑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皇家工程院院士、奥雅纳(ARUP)集团副主席 Dervilla Mitchell,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英国商业、能源与产业战略部(BEIS)前首席科学顾问、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John Loughhead依次就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和脱碳研究创新应用等作主题演讲。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主持论坛互动环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院士,吉姆·麦克唐纳爵士代表中英双方工程院作总结发言。

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副司长邓永辉,中国驻英使馆科技公参蒋苏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一级巡视员刘永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外国专家服务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等单位有关同志,皇家工程院政策和国际关系部主任Nick Starkey,思克莱德大学校长特别顾问Andrew Goudie、工程院院长 Atilla Incecik、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主任Campbell Booth,英国能源研究中心联合主任Keith Bell等嘉宾参加论坛。来源:深圳新闻网

【来源:深圳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


文章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jlgcjssfxyxb.cn/zonghexinwen/2021/0425/914.html



上一篇:红牛任命奔驰资深工程主管担任技术总监!
下一篇:中国探月工程前瞻 “挖土”归来还有啥看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